跳到內容(按回車鍵)
banner_inner_6
資源中心
專題文章
標籤篩選:
文章封面相片
10/08/2022
【自理能力訓練】建立個人獨立性 幼兒自行進食小貼士
較早前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布調查結果,近八成受訪幼兒竟要由父母或家傭餵飯,一半幼兒到兩歲仍不懂自行進食。而香港衛生署曾進行香港幼兒飲食及餵養調查,發現本地家長較少容許子女自己進食及擔心他們進食分量過少,家長對子女進食抱有不合適期望及理解。其實幼兒一歲起已經有足夠能力學習自行進食,而幼兒自行進食不但能享受進食的樂趣,更重要建立個人的獨立性及自理能力。       自行進食的重要   筆者從事嬰兒園工作,園內會按照幼兒的口肌及手肌生理發展進度,安排合宜大小、質感的食物,讓他們由手取食物至使用食具自行進食。幼兒從一歲起嘗試自行握杯飲水、拿著匙羹舀起食物自行進食、用叉食小麵條或水果等,讓幼兒從操作不同的餐具中感受到手部肌肉及關節的協調能力,從而增加手部靈活性。另外,幼兒透過自行努力進食而吃飽,除了生理滿足外,還會產生成就感,有助建立自信心及獨立性。     進食階段你要知   幼兒由8個月起,雙手已經有抓握物件的能力,能夠自行用手抓食物然後放入口裡食,建議父母可以將食物切成薄片或粒狀(例如﹕蕃薯條、軟身水果粒等),讓幼兒自行放入口裡進食,慢慢學習進食技巧,透過不斷的嘗試令進食技巧日漸穩定,便可以運用不同餐具配合進食。   另外,幼兒一歲起開始掌握使用湯匙和叉進食,有時可能會因為力度不足或技巧未成熟,令餐具不小心掉在地上,不要介意或責罵幼兒,否則可能會影響對進食的興趣,建議父母在幼兒進食前準備一些乾淨的備用湯匙便可。 一歲半起,幼兒能靈活地運用湯匙和叉進食,也開始懂得調節食物的份量放入口中,進食技巧日漸成熟。但此階段幼兒有可能開始偏食或邊食邊玩的情況,建議父母留意進餐環境,進食時不要看電視、也不要放玩具在餐檯上。       幼兒自行進食小貼士   先講後食   父母在進餐前可以先向幼兒介紹食物的名稱、形狀及顏色等,增加幼兒對食物的認識及進食的興趣。在進食期間父母給予幼兒足夠時間和正面的鼓勵,讓幼兒能充分發揮自行進食能力。   配套齊備   父母在幼兒每餐進食時,要安排適合年齡的枱、櫈、餐具及圍兜,按不同食物質感而提供湯匙、叉,讓幼兒能成功舀取食物,餐後使用濕毛巾清潔臉部及清潔雙手便可。   信任及放手   在幼兒進餐時表示吃飽不再吃,父母要學習信任及放手,不要求子女繼續進食,讓幼兒有機會學習進食及理解「飽」的感覺。最後父母要接納孩子自己進食的混亂後果,每天讓自己BB有自己搵食的機會,共勉之。   作者: 香港保護兒童會 利黃瑤璧日託嬰兒園 鄧鳳儀園長     (本文首先於親子王國刊登)
文章封面相片
02/05/2022
【親子急急問】嬰兒園的啟蒙老師 關顧嬰幼兒的成長發展
一天,有參觀者到訪嬰兒園時,向筆者詢問,「園內的老師都很年輕啊﹗他們應該未結婚吧,點解都識得照顧咁細個既小朋友呢?他們很專業啊﹗」其實,筆者不止一次回應過這些類似的問題,這該是外界對嬰兒園的印象仍停留在70、80年代,認為在嬰兒園工作的老師都一定已婚產子,懂得照顧嬰幼兒生活日常便可,但在現今社會的規範已不止於此。     重新認識嬰兒園的啟蒙老師 從學歷說起   先讓讀者對嬰兒園老師的學歷有基本的認知﹗在嬰兒園工作的老師必須持有社會福利署所獲發的「註冊幼兒工作員」(Child Care Worker, CCW)資格,而取得此專業資格前,至少需要修畢幼兒教育高級文憑,但現時亦有很多老師已修畢幼兒教育學士學位課程才入職工作。學歷是基本的要求,但不等同老師的質素,因此,如老師有先天優勢或在後天苦練下,亦可成為孩子的啟蒙老師。         教顧並重 全面關顧嬰幼兒的成長發展   在嬰兒園裡,「教育」與「照顧」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。尤其在嬰兒達1歲前,老師每天都在提供個別化的教顧,他們要落手落腳去照顧嬰幼兒,餵奶、餵食、換片、更衣等是指定工作,但在照顧的過程中,亦要配合專業的技巧及加入教育的成份,例如:因應嬰兒園推行雙語學習(手語及口語)計劃,當老師在跟嬰兒換片前,會打出「換片」的手語,再輕聲及溫柔地說「XX,XX老師準備同你換片啦﹗」,在換片過程中與嬰兒有眼神及表情的愉快溝通交流。因此,此換片程序不只是照顧工作,而是結合了語言、情感、社交的培育。   在幼兒滿1歲後,「教育」的功能更為明顯。老師會設定每月的生活化主題學習,就著幼兒的學習興趣及成長特性,以綜合活動來培育幼兒的成長發展,讓幼兒在認知、語言、體肌、社交、情意、自理上,都能平衡地增長。     成為家長的合作夥伴 提供專業意見   家長將最愛的小嬰兒送到嬰兒園,依靠老師的協助,培育嬰幼兒成長,全賴對老師的信任。在教顧嬰幼兒的同時,在育兒方法方面,老師還不時向家長提供專業的意見,與家長共同商討嬰幼兒的發展狀況,將嬰幼兒的成長強弱項,都一一列出,再設定適合的活動,提升他們的整體發展能力。同時,亦會定期舉辦育兒工作坊及講座,邀請專家及嬰兒園園長主持,讓家長從不同角度瞭解嬰幼兒的成長需要。         「三心兩意」不少得   「三心」:細心、耐心、愛心不怕多,老師每天對著一個個的小天使嬰兒,必需要帶著大量的「耐心」,一點一滴地培育他們的學習,亦需要「細心」地觀察他們的需要,適時作出協助,更需要帶著「愛心」,按著他們的步伐,陪伴他們成長。   「兩意」:老師要具備「安全意識」,嬰幼兒在成長中,需要經常性的嘗試,例如練習走路,要不斷地經過跌跌碰碰的過程,才能成功,老師不是要阻止他們跌碰,反而是要提前準備好安全墊,讓他們跌倒後再接再厲。此外,老師所懷著的「善意」不可少,嬰幼兒是性本善的,老師要作出正向行為的榜樣,讓嬰幼兒模仿學習,成為正面積極的人。   盼望嬰幼兒都能在老師的協助下,健康快樂地成長!   作者:祈廉士日託嬰兒園園長 阮巧盈 相關文章: 【親子急急問】寶寶在嬰兒園的一天 多元活動探索世界   【親子急急問】嬰兒園即是托兒所?多方面活動訓練嬰幼兒     (本文首先於親子王國刊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