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11月20日,是一個對兒童別具意義的日子——世界兒童日。這個節日由聯合國於1954年設立,旨在增進全世界兒童的凝聚力,提高兒童意識,改善兒童福利。1959年和1989年的這天,聯合國先後通過了《兒童權利宣言》和《兒童權利公約》,呼籲各國政府履行承諾,致力於實現兒童應有的權利。
所謂愛護、保護兒童,要為兒童提供甚麼才足夠?本港是一個經濟掛帥的社會,每件事情都講求效益,包括兒童的發展。除了安排上課學習外,還會在課餘為孩子報讀不同的補習班,務求加強孩子的競爭力,增加入讀優秀學校以至大學的機會;另一方面,也會為孩子物色形形式式的興趣班或訓練班,希望對孩子的發展會有所幫助。孩子的成長過程,一直充滿著學習與競爭,難道這就是愛護兒童、保護兒童?
其實,強迫孩子不斷學習,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。家長們,不妨在這個每年一度的節日,好好思考愛護、保護兒童的意義。以下提供幾個貼士,幫助家長在教養孩子時,在保護與學習之間取得平衡。
- 了解孩子的興趣
作為家長,若要為孩子安排和挑選學習班或興趣班,應先了解和發掘孩子的興趣,這樣不但能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,更能彰顯《兒童權利公約》中所提倡的「發展權」,讓兒童能接受正規教育之餘,也能享受參與遊戲、文化活動的自由。
- 讓孩子一起討論課外學習
家長為孩子選擇課程時,是按照自己的期望,還是孩子的意願呢?若家長為孩子計劃課外學習時,能與孩子一起商量,揀選最合適的學習課程,孩子的學習態度和認真程度也會提高。家長讓孩子表達他們的想法,尊重和聆聽孩子的聲音,對他們的意見作出合適的回應,這樣也體現了《兒童權利公約》中「參與權」的精神。
- 讓「家」成為孩子的避風港
孩子在成長與學習的過程常會面對不同的挑戰,但有時候家長過分緊張,或溝通方法不當,或會令孩子感到難以坦誠相對,若果在補習班或興趣班中遇上心術不正的成年人,更有可能讓他們乘虛而入,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。為了防止這些事情的發生,家長應好好了解自己的孩子,與孩子建立良好和互信的關係,讓「家」成為孩子隨時隨地的避風港。這樣,當孩子遇到困難和問題,第一時間便會想到向自己家中的父母尋求幫助,讓孩子明白家長是支持自己的最強後盾。
無論世界如何變遷,每天也可以是兒童日。只要家長凡事以兒童為先,尊重兒童、考慮兒童的需要,孩子便能每一天都活得快樂和有意義。
守護兒童顧問 劉燕玲